聚焦医改 院士风采 人物访谈 专家智库 企业推介 学术服务 基层培训 行业排名

国家医保局完成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制

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更新: 2019-10-09
摘要:【人民医生网讯】国家医疗保障局日前下发《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等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此举意味着,15项医 ...

【人民医生网讯】国家医疗保障局日前下发《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等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此举意味着,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已全部完成。

据悉,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8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的总体要求,启动了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制定工作。今年6月,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等4项编码标准数据库和动态维护平台率先上线。9月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医保护士、定点零售药店、医保药师、医保系统单位、医保系统工作人员、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医保按病种结算病种、医保日间手术病种等11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

医疗保障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13亿人的医疗保障网。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支撑,建设“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对提升我国医疗保障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建立全国统一医保信息系统的基础和突破口。然而,我国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各地医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问题,无法开展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难以适应新时代医疗保障治理工作的要求。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曾坦言,只有数据编码标准统一,实现数据互认,才能够形成全国层面、区域层面的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医保筹资、待遇保障、支付制度、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基金监管等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从而促进医保精准科学管理,特别是在药品降价、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是构建医保标准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

据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现编码标准化,能推动包括药品、医疗耗材等医疗费用在地区间、医疗机构间的数据比较,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强化医保对招标、采购、使用各环节监督管理,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国家和各省(区、市)之间数据互通,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治理能力。同时助力“互联网+医保”建设,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前,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关于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上为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目前,制定的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医保标准化的新引擎,也是医保标准化的里程碑,为后续的诸多医保重大改革奠定基础。

据悉,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率先上线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4项业务编码。截至2019年9月底,药品企业已线上维护产品信息120459条;医用耗材企业已维护注册证信息17298条,规格型号2000万条,其中已在各地使用的产品有1198万条。

9月底上线的医保结算清单等11项编码标准各具特色:医保结算清单,结算信息一单集成,数据传输标准统一,服务医保结算,助力DRG改革,提高医保管理效率;医保两定机构及人员代码,编码唯一易识别,惠民服务全过程;医保系统单位及工作人员代码,机构人员全覆盖,服务百姓惠民生;医保病种代码:编码全兼容,结算更便捷。

 “雄关漫道真如铁”,制定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只是医保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开始。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组织部分地区开展信息业务编码的应用测试工作,通过测试地区的先行先用和深度参与,验证相关信息业务编码和数据库在日常医保管理工作中的兼容性和适用性,以便进一步完善编码数据库,优化动态维护流程,为全国普及推广积累经验,推动形成全国医保信息业务“通用语言”。这位负责人透露,预计到2020年,将逐步实现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全面发挥标准化在医保管理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